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發帖

回憶八壹三是淞滬抗戰-白崇喜

淞滬會戰
民國二十六年八月四日,我奉委員長電召飛抵南京,委我任副參謀總長職。當時情形日日緊急,日本在河北、綏遠、平津壹帶挑釁不已。我最高當局知日爲貫徹其大陸政策,必不會停止侵華之行動,乃于南京召集全國將領開會,表示決心抗戰。各將領歸去後,秣馬厲兵,動員調遣,待命抗敵。八月九日,敵武裝官兵侵入上海虹橋機場警戒線內滋生事端,與我方保安隊發生沖突。藉此集中多數兵艦,並以陸戰隊登陸,要求我撤退駐滬保安隊,我嚴詞拒絕。八月十三日,敵遂集中駐滬陸軍及海軍陸戰隊約萬余人,向我保安隊進攻。淞滬戰事即告發生。我爲應付事變,令張治中部三個師向上海增援,襯期我以優越之兵力壹度進展至彙亡山碼頭。八月二十二日晚,敵軍第三師團,第十壹師團及第八師團之第四旅團、第壹師團之第壹旅團·于川沙、獅子林、寶山等地同時登陸,向寶山、羅店、浏河之線南犯,我方續以陳誠部增援,二十四日起開始反攻。上海地狹而近海,散人陸海空聯台作戰,極易發揮威力,我軍反攻園未能奏效。後以敵人之增援部隊陸續增加,以主力進攻羅店。十九日羅店陷,我軍退守阍北、江灣、廟行,雙革墩壹線。第三戰區副司令長官顧祝同將軍(司令長官原爲馮玉樣,馮調任第六戰蓮司令長官後,由委員長兼任)指揮張發奎,朱耀良.葬嶽、羅卓英、劉湘(本人末至前線)、廖磊(淞泸戰事發生後月余始到達上海)等之集團軍,與敵對峙于北站,劉行.浏河之線。當時我軍力若每壹集團軍軍以三軍計算,共十八個軍,若每軍以三師計,共五十四個師。敵之兵力至九月底聚集二十萬人,並與強大之海空軍力量配合,故以優越之勢。突破我廟行、江灣之防線,我軍乃向蘊藻浜南岸、陳行、廣福、施相公廟、浏河壹鍋轉移。
我軍轉至新防地繼續與敵相持,戰事澈烈。我軍因缺乏現代化武器,生賴血內之軀與之相擾,所以傷亡甚重。後固敵人火力猛烈,我軍被迫向蘇州河南岸、江橋鎮,小南翔撒退。因制空權操之敵手,敵機日夜侵擾,逐與左翼兵團續退至青浦、自鶴港。當時因聯絡困難,下達命令較遲,各部准備不周,撤退秩序甚爲混亂,是以青浦、白鶴港之線不守,乃向是福之既設陣地撤退。當時以受敵機日夜眼蹤之威脅,各部隊撒退秩序更爲缭亂,以至吳福線又告不守,而續退向鋸澄線。十壹月九日敵迫近無錫澄,中央見部隊傷亡重大,于敵人強大空軍之威脅下又無法作戰,乃下令撤退淞滬戰場,部隊主力向浙皖贛邊境撤退,壹部浩京滬大道向南京撤退,參加守城。上海抗戰至此告壹結束,曆時二月衛二十六日。上海抗戰原計劃本是節節抵抗,故有既設陣地和吳福線、錫澄線,後因敵人掌握制空投,行軍不易,不能按照原定計劃實施,複以命令下達倉促,部趴准備不周,故原計劃尚未實現便開始撤退。


淞滬戰役之檢討
對日軍之檢計;

    1.敵人利用凇滬沿海之形勢,發揮陸海空三軍聯台作戰之威力,以裝備之優良,訓練之純熟,發揮各兵種在戰場上之戰力,予我軍刨傷甚重。
    2.日軍官兵在戰場上均能發揮奮鬥犧牲,前赴後繼,有武士道與大和魂之精神,彼雖爲我之敵人,亦應取其所長而效法之。
    3.敵人之紀律太差,對民衆奸淫、擄掠無所不爲。我軍雖裝備不如敵人,因日軍之行爲所澈起同仇敵忾之心理,卻爲抗日戰事中激發精神之利器。
對國軍之檻計;
    1.國軍官兵深具民族意識與國家觀念,于淞滬戰場雖制空,制海權操之于敵手,而我方之裝備訓練亦遠不如敵人,然我軍悉能以血肉之軀與日軍相抗,其視死如歸之精神可歌可泣。
    2.我軍以劣勢之陸軍裝備,抵抗敵軍海陸空聯合作戰之優勢,所憑藉的全是愛國精神。白八月十三日至十壹月九日將及三個月,我軍傷亡雖重,但敵人損失也不少。打破日軍閥三個月征服中國之迷夢。
    3.我軍因無空軍掩護,炮兵又少,攻堅非常困難。抗戰期間,我軍攻陷敵人堅固陣地之戰役,固不乏其例,如昆侖關與密支那兩場戰役,但終屬少數,考其原因乃在于武裝不如敵人。
    4.日軍炮火猛烈,又有空軍掩護,我軍進攻效果很小。
    5.我軍訓練遠不如敵人,使用同壹武器之命中率亦遠遜于敵人,步兵對輕重武器因訓練不糖,不能使用自如。未發揮較大之威力。

TOP

国际对沪战之评论
    我军在淞沪作战,装备虽居绝对劣势,因为英勇抵抗,赢得国际间一致之赞誉,今列举数条如下一


1.二十六年十一月二十八日伦教海通电云;此间各报对上海前线华军于猛烈抵抗后,能按照预定计划,作最有秩序之撤退至业经布置妥当之防线,一致表示钦佩。英国《泰晤士报》发表社论,特别提出华军之英勇抵抗,并称日军尚未获得其摧毁中国军队之主要目的。即此次两军作战,双方伤亡惨重,但十周之英勇抵抗,已造成中国堪称军事国家之荣誉,此前所朱闻者。须知若干华军器械,犹末充分,但一般所认为不能保持一日之地,彼等竞守至十周之久。此种奇迹,自属难能可贵。上海一隅之抵抗,对
于整个中国均有极大之影响。
    2.十一月二十八日伦敦路透社电云:《泰晤士报》同日社论,对淞沪战事之最近—幕有所评论,先论本报对于此次上海作战中国部队之英勇智谋表示最大敬意。继谓日军欲使华军有计划退却变为总溃散,殆将感力尽精疲之昔。日军之最大与唯一目的,在摧毁中国陆军,使之不复有坚强有效之战斗力,苟无达此目的,则土地纵有所得,亦无多大关系。日军纵滑杀死华兵甚多,纵谓上海战事此后不必再延长,然实则未必如是,上海十周血战,将有一日证明中国已安置从来未有的兵力之基础矣。华军现己从滑稽故事之迷雾中,脱颖而出。……目前虽华军大部分犹训练未足,武装束齐备,并因无力量购置雨衣,犹携雨伞(指川军)与俱,虽如此犹能抵抗现代化武器,作有秩序之撤退,此种精神将在各处
发生影响。
    3.十一月二十八日路透社伦敦电云:新闻纪事报同日社论称,华军在沪抵抗日军攻击之战绩,实为历史中最英勇光荣的一页。沪地华军之忠勇抗战,当可感动参加九国公约之诸代表,为维护国瞬法起见,同取均势之坚决立场,各国有较中国所有更强之武器,力能发起对日之国际抵制,此举可使日本早日屈膝,而迫令放弃侵略之狂暴行为。
    以上是英国报纸对沪战之批评与推崇。这种国际间之同情,与国内人民情绪得到安慰,全是三月来凇沪抗战牺牲三十万部队之悲惨结果。
    上海战场撤退之后,蒋委员长对战地之转移,有下列之训示:
    (一)此次淞沪战争已给日人绝大之打击,充分表示我们军人为国家为主义决死抗敌的精神;
    (二)纪念光荣战死之官兵,就要继续他们牺牲的精神,完成他们的遗志;
    (三)高级将领应加倍勤劳,认真研究改进部队的缺点,讲求有效的战术,以减少官兵的伤亡,增大战斗的力量,
    (四)今后作战应注重之要点:此次上海阵地转移,我们移至沪战最后一线,大家应抱定牺牲的决心,誓死圊守,与上海共存亡。
    凇沪会战时,军队高度表现了大无畏精神,人民所表现的也是慷慨捐输。凡部队所需要的无论食物,或是防御用品如麻袋、沙包、铁照等都是无条件贡献,这种爱国热诚无形中鼓舞士气不少,至今犹令我深为感动。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