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發帖

苏联红军

苏联红军
苏联红军(16张)是由列宁和托洛茨基一手缔造的,1917年11月7日,涅瓦河上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的一声炮响揭开了现代历史上新的一页。但十月GM胜利后,苏维埃政府却没有一支成建制的GM武装,参加武装起义的多是武装起来的工人、农民和沙俄旧军队中觉醒的GM士兵,他们训练水平不一,使用的武器五花八门,为了共同的GM目标而走到了一起。国内战争结束后,工农红军于1924~1925年期间进行了一场全面的军事改革,逐步建立起一支正规化的无产阶级军队,到30年代后期,苏联红军已成为世界上敢与任何帝国主义强国匹敌的军队苏联红军帽徽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联为世界反法西斯主要参战国,苏军顽强地与装备精良的德军进行战斗,战斗之惨烈远非盟军战区所能比及,在付出惨重代价后击败德国法西斯并解放了欧洲的半壁江山,把GM推进到东欧和世界许多地区。战后苏联与美国成为世界两大超级强国,冷战时期,苏军得到了迅速的发展:40年代末和50年代初率先打破美国的核垄断,50年代末开始大规模地装备导弹核武器,并在航天领域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到60年代,苏军已具备和美国打一场核大战的能力,到70年代,苏军不仅在核武力上逐步赶上了美国,而且在常规武力上已大大超过了美国和北约,70年代后期,苏联常备军多达500多万人,此外还有1000多万人的后备力量,在战争爆发后可随时动员
苏俄内战
 苏联红军军旗
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GM取得胜利后,被推翻的剥削阶级在国际帝国主义势力支持下组织白卫军,发动反GM叛乱,妄图推翻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布尔什维克党和苏维埃政府号召人民和赤卫队捍卫十月GM的伟大成果。然而,严峻的形势表明,仅靠十月武装起义时布尔什维克党领导的20万赤卫队以及由GM士兵和水兵组成的部队,保卫新生的国家政权是极其困难的。列宁指出,为了保卫十月GM的伟大成果,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必须拥有一支严格按照无产阶级原则建立起来的人数众多的正规军。根据列宁的建议,1918年1月28日苏维埃人民委员会通过关于建立工农红军的法令。红军最高领导机关是列宁领导的人民委员会,直接指挥机关是军事人民委员部。起初,红军以赤卫队为骨干,按照自愿的原则,动员劳动者阶级中最有觉悟最有组织性的先进分子参加红军。2月23日,苏俄劳动人民为抗击德国军队入侵,踊跃参加红军,经英勇战斗,阻止了德军的进攻。这一天后来被定为红军的建军节。
1918年4月底,红军扩充到19.6万人。随着内战规模不断扩大,志愿兵役制已不能适应战争的需要。5月29日,根据苏俄中央执行委员会决议,国家改行义务兵役制,地方成立兵役委员会,普及军事训练,组建军事院校,培养军事干部,废除指挥人员选举制,实行委任制。7月实行政治委员制,由军事指挥员和政治委员共同负责管理所属部队的军政事务。10月底,红军扩大到80万人,开始编成集团军级和方面军级军团。至1919年秋,共组建7个方面军,每个方面军辖2~5个集团军。同年底,红军总兵力增至300万人。至1920年秋,共组建88个步兵师、29个骑兵师、61个空军支队及一些炮兵和装甲兵部队,总兵力约550万人。整个内战时期,红军在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下,经过艰苦奋战,粉碎A.V.高尔察克、NN.尤登尼奇、A.I.邓尼金、P.N.弗兰格尔的白卫军和波兰军队,将英、法、美、日武装干涉者驱逐出境,平息了喀琅施塔得叛乱、安东诺夫叛乱、马赫诺叛乱和巴斯马奇叛乱,捍卫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和平建军
内战结束后,国家转入和平建设时期。为适应经济建设需要,红军大批复员。1924~1925年,以MV.伏龙芝为首的特别委员会组织实施军事改革。通过改革,苏联采用了正规军与民兵相结合的武装力量体制,保留并建立了一支50余万人的精干红军。同时,组织编制发生根本变化,组织形式取得统一;建立严格的兵员补充制度,每年秋季征集义务兵;各级指挥人员进一步更新,工农出身的指挥干部占2/3以上,GD员和共青团员约占其半数;实行一长制,增强指挥人员的责任感;健全部队训练制度,贯彻执行新的条令和教令,调整政治教育体制;加强政治机关,提高党的政治工作效率;改进技术装备,提高部队的火力和突击力;军事干部的培养由内战时期的短训制改为学制3~4年的院校训练体制。这次军事改革使红军中GD员和共青团员的比重增加到26%,军队中党的各级组织进一步完善。1925年12月,苏共第14次代表大会通过的联共(布)章程首次增加了“关于红军中的党组织”一章。以后在苏共的党章中一直保留了有关军队党组织的章节。这对加强苏共对红军的领导,提高红军的战斗力起了重要作用。
1934~1938年,由于战争威胁日趋严重,苏联武装力量由混合体制向基干体制过渡。红军开始有计划地扩充,至1937年增至近百万人。同年5月10日,根据苏联中央执行委员会和人民委员会决议,重新实行政委制(至1940年8月)。1935年9月和1940年5月,先后实行军衔制和将官军衔制,提高了军事干部的威望。但是,在1937~1938年的“清洗”中,红军大批高中级干部被错杀,严重削弱了红军的战斗力。
随着社会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红军的武器装备不断改善,各兵种的机械化和摩托化程度逐步提高。1930~1939年间,火炮和迫击炮增加6倍,反坦克火炮和坦克炮增加69倍,坦克增加1.5倍,飞机增加5.5倍。1940~1941年上半年,红军的武器装备发展更为显著。军工生产1940年比1939年增加30%以上,成批生产了先进的重型、中型坦克,制造了新型作战飞机和火箭炮。随着技术装备的发展,组织体制发生变化,步兵师装备了坦克,配备了师属炮兵、反坦克炮兵、高射炮兵,火力显著增强,并开始组建坦克师和机械化师。1941年计划组建20个机械化军。空降兵旅扩编为军。空军于1940年实行师的编制。红军员额进一步扩大,至1941年6月,陆军共303个师(其中1/4正在组建),红军总人数已达470余万。随着部队武器装备的不断发展和组织机构的日臻完善,30年代前半期,红军创立了大纵深进攻战役理论。1940年,红军在军事学术研究、总结诺门坎事件、张鼓峰事件、苏芬战争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作战经验的基础上,重新制定颁发了步兵、坦克兵等战斗条令。然而,苏德战争爆发前,红军在新技术装备基础上的改编工作尚未完成;实行新编制的大多数兵团武器装备没有配齐;许多指挥员缺乏现代化战争的经验。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