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發帖

二战法国海军

黎塞留级战列舰



简介  

    黎赛留级战列舰是法国建造的一种战列舰。同级舰:黎赛留号(Richelieu)、让·巴尔号(Jean.Bart)、克莱蒙梭号(Clemenceau)(未完工) 。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黎赛留级战列舰3艘在建,战时只有黎赛留号(Richelieu)接近建成。未完工的3号舰“克莱蒙梭”号(Clemenceau)的船体在法国战败投降后停工,最终被盟军炸沉。



建造背景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20年里,法国作为海军五强之一,在华盛顿海军条约中,法国主力舰的规模被定在5艘35000吨级(总吨位不得超过17.5万吨)。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法国国力衰弱,在华盛顿海军条约生效的15年内,法国海军的主力舰从未达到或超过17.5万吨的条约限制线。


  1930年代是法国潜在对手——意大利以及德国大力扩充海军,对法国的海上利益构成严重威胁。30年代中期,意大利开始建造航速30节,装备9门381毫米主炮的维托里奥·维内托级战列舰。而德国开始建造的俾斯麦级战列舰装备8门380毫米主炮。1930年代初期的法国海军,只有4艘一战期间的旧战列舰,排水量在2万吨左右。1932年,法国建造了两艘敦刻尔克级战列舰。该级舰具有较高的航速和适中的装甲,但所装的330毫米口径主炮的威力,不但无法与新型型战列舰对抗,与德国同时期的沙恩霍斯特级战列巡洋舰对抗也颇为勉强。于是,法国海军从30年代开始,设计和建造新型战列舰——黎塞留级战列舰。以保持法国海军在地中海和东大西洋的海上优势。



概况  

    黎塞留级1号舰“黎塞留”号(黎塞留是法国中世纪著名的红衣大主教)1935年10月22日在布雷斯特开工。在随后的4年内,2号舰“让·巴尔”号和3号舰“克莱蒙梭”号相继开工。法国计划首批建造3艘黎塞留级战列舰,随后再建造3艘黎塞留级的改进型,预计到1940年代中期,整个造舰计划完成时,法国将拥有8艘较新的战列舰与意大利和德国海军的同类战舰对抗。与英国和美国的全球性海军不同,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法国海军,因其殖民地主要集中在北非,因而主要任务就是夺取地中海以及东大西洋的制海权,保障殖民地与法国本土的海上联系。因此,作为本土主力舰队核心的黎塞留级战列舰,它的作战思想就是在地中海能与意大利主力舰或者英国地中海分舰队决战,同时能进行护航、破交和对陆火力支援、压制任务。基于此,黎塞留级在设计上具有以下特点:具有高航速,但续航力不作过高要求;具有足以对付意大利新型战列舰的主炮;具有较强的水平装甲带,还要增强对空防护能力。


  从敦刻尔克级开始,法国战列舰采用了一种非常奇特的布局方式:2座四联装主炮全部布置在前甲板,后甲板无主炮,只层叠布置数个副炮塔。黎塞留级战列舰也沿用了这一总体布置方案:它的前甲板装有2座四联装380毫米主炮,后甲板则不设主炮,以品字形布置3座三联装152毫米副炮。两座主炮塔全部布置在舰桥之前的布局,减小重装甲防护面积,节省重量用于加强重点区域的防御能力,这种主炮塔布置方式缺点是主炮射击时存在死角。


  黎塞留级设计之初,法国曾计划在其上安装406毫米主炮:9门406毫米主炮安装在3座三联装炮塔上,呈“前甲板二座后一座”布置。后来发现,这一方案使战列舰的吨位大大超标,建造费用也难以承受,继而改为6门406毫米主炮,2座炮塔前置。但这样一来,全舰主炮数量过少,火力密度不足。最后,经过仔细权衡,在“黎塞留”号上采用了380毫米口径主炮,它的重量较轻,能够以4联装方式安装8门火炮,相应增大了火力密度。法国和英国的火炮身管最短,为45倍口径;意大利为50倍口径,德国为52倍(相当于47倍)口径。不过,法国的火炮的发射药装填量最大,因此,尽管法制火炮身管最短而弹丸较重,但在弹丸初速、射程和穿甲能力上,并不低于同类火炮。380毫米舰炮的每个四联装炮塔重2274吨,炮塔采用液压控制,使用电动液泵作为驱动动力。炮塔内的4门火炮分为两组,每组内的两门火炮联动,而与另一组的2门火炮相对独立。因此,从结构上看,黎塞留级的火炮布置方式实际上是2×2×2,而不是外观上的4×2。法制380毫米炮炮塔的另一个特点是,可以在任意角度装弹。由于采用了名为“弹性装填”的装弹系统,从而提高了火炮的战斗射速,此炮射速要明显高于其他固定角度装填的战列舰。


  黎塞留级在设计之初,也要求其主装甲能够承受380毫米火炮在27000米处的轰击(此时的380毫米穿甲弹能够穿透331毫米的装甲列板)。由于主炮前置节省了不少重量,因而“黎塞留”号有足够的重量指标用于装甲防护。其水线附近的装甲列板厚度为328毫米,且有15度内倾角,装甲列板之后还有厚18毫米的防崩落衬垫。在舰首和舰尾处的非重要部位,装甲厚度为127—152毫米。炮塔也是防护重点。炮塔正面装甲厚度达到430毫米,侧面厚270毫米,座圈装甲厚度为405毫米。指挥塔装甲防护的标准不能低于水线处,“黎塞留”号的指挥塔装甲厚度达到340毫米。在“黎塞留”号设计之时,来自空中的威胁已经日益增大。因此,它除安装了大量的对空火炮之外,还加强了水平装甲,舰上共有两层甲板铺设装甲,第一层厚150—170毫米,第二层厚40—100毫米,可以有效降低航弹对军舰的破坏。炮塔顶部的装甲也比一般的战列舰厚,为195毫米。经过增强水平装甲,有效提高了舰体的防护能力。


  法国在设计黎塞留级舰的时候,要求具有较高航速。“黎塞留”号采用4台总功率为15万马力的蒸汽轮机,4轴推进,设计航速为30节。而该级2号舰“让-巴尔”号由于战后才完工,采用了17.6万马力的新型主机,航速32节。在“黎塞留”号下水后的试验中,主机达到了15.5万马力的峰值功率,最大航速达到32节,并且可以30节航速航行60个小时。与高航速相比,黎塞留级的续航力则并不突出。“黎塞留”号可以装6800吨重油,以18节经济航速航行时,最大续航力为5000海里。相比之下,美国依阿华级战列舰的载油量为9000吨,续航力达到15900海里。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一是“黎塞留”号采用的法国蒸汽轮机组效率偏低,二是前置主炮方案造成军舰前半部分水线过于肥大,从而增加了航行阻力。但是,在地中海海域作战,对于军舰的续航力要求不高,因此这个缺点对于战斗力的影响并不大。



作战经历  

    “黎塞留”号于1935年开工,到1940年6月只完成了95%的建造进度,舰上的主要设备虽然安装完毕,却都未经过调试。1939年9月,德国对波兰发动进攻,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1940年,德军绕过马其诺防线,横扫法国北部,法国从陆地上迅速溃败。随着法国与纳粹德国签定停战和约,法国海军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混乱。主力舰纷纷离开法国本土港口,有的直接开向英国,但更多的战舰躲进了北非法属殖民地港口中,处于观望状态。6月15日,尚未最后完工的“黎塞留”号带着所能收集到的弹药和零备件,离开布雷斯特,于6月18日抵达法属殖民地塞内加尔的达喀尔。只完成了船体工程的“让-巴尔”号也被拖曳到摩洛哥卡萨布兰卡。


  法国沦陷后,处于观望状态得法国战列舰达6艘,而当时德国海军建成的战列舰只有3艘。这些法国战舰万一最终落入德国手中,对英国舰队将是严重的威胁。为了消灭这些潜在的对手,英国制定了名为“抛石机”的行动计划,政治劝降和武力解决结合,解除这些海外法国舰队的战斗力。1940年7月3日,对停泊英国海军在北非各港口的法舰采取行动。停泊在阿尔及利亚奥兰的4艘法国战列舰首先遭到英国舰队的炮击,4艘法国战列舰有3艘沉没或搁浅,仅“斯特拉斯堡”号侥幸逃脱。7月8日,英国舰队袭击了达喀尔。“黎塞留”号作为打击的首要目标,遭到从“竞技神”号航空母舰上起飞的鱼雷机的攻击。鱼雷击中“黎塞留”号的船尾。1940年9月23日,英国皇家海军派遣“巴勒姆”号、“皇家橡树”号和“决心”号3艘战列舰再次光临达喀尔,目的仍旧是摧毁法国这艘最强大的战列舰。锚泊状态的“黎塞留”号用主炮配合达喀尔的海岸炮台也对英国舰队进行炮击。在与这3艘装备15英寸主炮的英国战列舰的交火中,“黎塞留”号再次被击伤。迫于海岸炮台的强大火力,为避免更大的损失,英国舰队撤出战斗。英国的攻击使法国海外舰队与盟军的关系僵化。


  在整个1941年,“黎塞留”号都在达喀尔锚泊。1942年,盟军在北非的“火炬”登陆作战中,“黎塞留”号保持中立,在美国的调解下,1942年底,自由法国与“黎塞留”号舰员最后达成和解:名义上由美国将“黎塞留”号买下,在美国接受整修后投入太平洋战场的对日作战,战后再归还法国政府。


  1943年1月16日,“黎塞留”号抵达纽约,接受改造。保留了100毫米大口径高炮、152毫米副炮和380毫米主炮。原先装备的水上飞机弹射器和水上飞机机库被拆除,法制37毫米高炮与13.2毫米高射机枪被换装为40毫米“博福斯”高射炮和20毫米“厄立孔”高射炮;由于美国海军没有装备380毫米主炮的战列舰,最后不得不为“黎塞留”号特制一批380毫米口径弹药。在整修中,还对“黎塞留”号进行了现代化改造,安装了美国新研制的对空、对海搜索雷达。


  1943年10月,“黎塞留”号改装完毕,划归英国远东舰队指挥,在东南亚及印度洋海域作战。由于“黎塞留”号具有30节高航速,它能够跟随舰队中的航空母舰行动,用舰上的大量中小口径高炮为航母提供防空屏障,同时利用380毫米舰炮轰击日军守岛工事。


  1944年,美国海军在太平洋战场对日军展开全面进攻。同年3月,英国远东舰队从斯里兰卡出发,以“光辉”号航母为核心,攻击日军占据的苏门达腊岛。“黎塞留”号作为舰队中的对岸火力支援舰,与“伊利莎白女王”号、“勇士”号战列舰、“声望”号战列巡洋舰共同对苏门达腊岛西北角的沙璜港进行炮击。1944年6月,盟军在诺曼底登陆,欧洲第二战场开辟,法国解放指日可待,正在太平洋战场的“黎塞留”号也奉命返回法国本土。1944年10月,“黎塞留”号从印度洋穿过红海及苏伊士运河,返回法国。“自由法国”战士在巴黎进行凯旋门阅兵时,自由法国的战舰也在土伦港进行了阅舰仪式。当“黎塞留”号缓缓开进土伦港时,受到了法国人的狂热欢迎,“黎塞留”号成为自由法国的海上标志。


  法国复国庆典结束后,“黎塞留”号重新返回太平洋作战。1945年初,在长达半年的海岛登陆作战中,“黎塞留”号与美国“衣阿华”号、“北卡罗来纳”号等舰并肩作战。1945年8月,“黎塞留”号参加了对日本沿岸港口与城市进行炮击,1945年9月2日,“黎塞留”号参加了日本投降签字仪式。


  战争结束后,“黎塞留”号从英国远东舰队序列中退出,回归美国海军控制,美国继而将“黎塞留”号归还法国。1946年,“黎塞留”号再次从太平洋返回法国。在回国之前,“黎塞留”号还执行了最后一次作战任务:“黎塞留”号在中南半岛沿岸巡弋,对法国殖民地越南进行威慑。战后“黎塞留”号虽然已无大用场,但作为法国海军的象征,它一直服役到50年代。在参加法国北非殖民地的几次战争中,大多是作为海军的威慑力量使用。由于战列舰的维护费用过高,1959年“黎塞留”号退出现役,先是在布雷斯特作为船员训练舰使用,1964年作为废钢出售,最后在意大利拆船厂解体。


  黎塞留级2号舰“让-巴尔”号(Jean.Bart)在1940年3月匆匆下水,1940年6月在只安装了一个炮塔时,便匆匆撤退到摩洛哥的卡萨布兰卡。由于卡萨布兰卡被维希法国政府控制,在盟军“火炬”登陆作战中,“让-巴尔”号使用它仅有的一座主炮炮塔炮击了进攻卡萨布兰卡的盟军部队,结果招致美国马萨诸塞号战列舰和美国轰炸机的攻击,被命中5发406毫米炮弹和3枚炸弹,舰体严重损坏。占领卡萨布兰卡后,法国重新得到了“让-巴尔”号的舰壳,战后继续未竣工程,并最终于1955年建成。“让-巴尔”号是世界上最后一艘完工的战列舰。1956年参加英法联军对埃及登陆作战。它在法国海军服役了仅仅6年,1961年退出现役,在土伦港作为舰员训练舰使用,并于1970年解体。


  黎塞留级3号舰“克莱蒙梭”号(Clemenceau)的船体在法国战败投降后停工,最终被盟军炸沉。



性能数据  

    排水量:标准排水量38500吨,满载排水量47548吨(让·巴尔号49850吨)


  尺寸:长248米、舰宽33米,吃水10.7米(让·巴尔号9.9米)


  主机功率150000马力(让·巴尔号165000马力),航速:30节(让·巴尔号32节);续航力:5000海里/18节


  武备:8门四联装380毫米/45倍口径主炮;9门三联装152毫米/55倍口径副炮;12门双联装100毫米高射炮(让·巴尔号12门);4座四联装13.2毫米高射机枪;舰载飞机:3架水上飞机


  装甲:水线装甲带(最大)346毫米;上甲板150-170毫米,主甲板50-40毫米;炮塔正面430毫米;炮座405毫米;司令塔340毫米。装甲总重量16,460吨


  舰员:1550-1670人

敦刻尔克级战列舰
简介:
  敦刻尔克级战列舰是法国建造的一种战列舰。同级舰两艘:敦刻尔克号(Dunkerque)、斯特拉斯堡号(Strasbourg)。
  1926年法国海军在华盛顿海军条约规定的吨位内开始设计新一代主力舰,1932年法国海军最终批准敦刻尔克号战列舰的建造计划。敦刻尔克级高速、重防御的设计针对的假想敌就是德国的“德意志级装甲舰”以及当时列强海军正在研制建造的巡洋舰。也被称为轻型战列舰(light battleships)或战列巡洋舰,其设计初衷比较符合战列巡洋舰的作战特点,法国海军称为战列舰。 
  敦刻尔克级主炮是两座四联装330毫米口径火炮,全部两座主炮塔布置在舰桥之前,由两对主炮组成一座四联装主炮塔,四联装主炮塔全部布置在前甲板上层建筑前的布局减小了主炮塔总重量,减少了重装甲防护区域,舰首面对敌舰时可发挥全部主炮火力。但主炮全部前置不利于火力的发扬,向后方火力非常薄弱,火力损失概率较大。而且会导致船体重心前移,影响船型设计。舰体艉部布置了四联装副炮以及舰载飞机机库。首次在设计战舰时计划携带飞机以及存放飞机的机库。
  敦刻尔克级防护装甲按照可以经受德国海军袖珍战列舰280毫米口径火炮攻击的标准设计,舰体舷侧装甲采用倾斜布置,重视舰体水线以下抵御鱼(水)雷的能力,强化水平装甲防御来自空中飞机投掷炸弹的攻击。 1934年在意大利宣布将建造新战列舰后,法国又批准建造第二艘敦刻尔克级战列舰。同级二号舰斯特拉斯堡号加强了舷部、主炮炮塔以及弹药舱上部防御装甲。
  各舰概况:
  一号舰敦刻尔克号1931年12月开工,1935年10月下水,1936年建成服役。二号舰斯特拉斯堡号1934年11月开工,1936年12月下水,1939年建成服役。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法国战败后,英国为了防止法国舰队被轴心国利用,对法国舰队发动攻击。1940年7月在阿尔及利亚的米尔斯克比尔港,敦刻尔克号被英国海军重创并搁浅在港内,斯特拉斯堡号则躲过英国海军的攻击,逃抵土伦港。1942年11月27日,敦刻尔克号与斯特拉斯堡号为避免被德国占领军俘获,全部在土伦港内自沉。后来意大利海军分别进行打捞,此后又遭到了盟军轰炸机的轮番轰炸,战争结束后被解体。
  性能数据:
  排水量:标准排水量26500吨(斯特拉斯堡号为27300吨),满载排水量35500吨
  尺寸:舰长214米,舰宽33米,吃水8.6-9.6米
  主机功率112,500马力,航速:29.5节,续航力:7500海里/15节、3600海里/31节
  武备:8门四联装330毫米/50倍口径主炮;12门四联装及4门双联装130毫米/45倍口径副炮;8门双联装37毫米高射炮,8座四联装13.2毫米高射机枪。 舰载飞机:3架。
  装甲:舷侧装甲带(最大)250毫米(斯特拉斯堡号为280毫米),主甲板125毫米,机舱上部为三层共200毫米装甲,弹药舱上部为三层共250毫米装甲(斯特拉斯堡号弹药舱上部装甲275毫米)。炮塔(正面)330毫米(斯特拉斯堡号为360毫米),(顶部)150毫米(斯特拉斯堡号为160毫米);司令塔270毫米.
  舰员:1381-1430人

TOP

布列塔尼级战列舰
  简介:
  布列塔尼级战列舰(Bretagne Class)是法国海军建造的一级战列舰。同型舰:布列塔尼号、洛林号、普罗旺斯号
  为了短时间内弥补法国战列舰火力上的差距,布列塔尼级战列舰沿用科尔贝级战列舰的舰体和相同动力系统,最大变化就是用10门双联装340毫米口径主炮代替科尔贝级的305毫米口径主炮,舯部减少一座主炮塔,主炮塔全部沿舰体纵向中轴线布置。

  各舰概况:
  1932年-1935年进行现代化改装,更换功率43000马力的新型蒸汽轮机,航速提高到21节,改造主桅和舰桥,拆除了8门138毫米口径副炮和鱼雷发射管。
  1940年7月3日在米尔斯克比尔港,布列塔尼号(Bretagne)被英国皇家海军“H舰队”击沉,普罗旺斯号(Provence)被重创搁浅。普罗旺斯号返回法国本土后,为避免被德国占领军俘获,于1942年11月27日在土伦港自沉,1943年7月被德军打捞起,1944年作为阻塞船再度被凿沉。洛林号(Lorraine)1940年7月在亚历山大港被英国军队解除武装,后加入自由法国海军参加了盟军对马塞港的登陆作战,1954年拆毁。

  性能数据:
  排水量:23,230吨(设计),27,340吨(满载); 舰长165.8米,舰宽27米,吃水8.9-9.8米
  主机:蒸汽轮机,29,000马力,4轴;航速:20节;续航力:2800海里/13节,4700海里/10节
  武备:10门双联装340毫米/45倍口径主炮;22门138毫米/55倍口径副炮;4门47毫米口径高射炮(1922年加装7门100毫米高射炮、1928年加装2门45毫米高射炮),4具450毫米鱼雷发射管(后拆除)
  装甲:装甲带178-262毫米;主甲板25毫米;炮塔(正面)254毫米;司令塔315毫米
  舰员:977-1130人

TOP

法国科尔贝级战列舰
简介:
  科尔贝级战列舰(Courbet Class)是法国海军建造的一级战列舰。同型舰:科尔贝号、海洋号(原名:让•巴尔号)、巴黎号、法兰西号
  由于长期受强调鱼雷艇与巡洋舰作战的“新学派”思想影响,法国海军在战略方面的摇摆,使其在大型战舰的某些领域已经落后了,直到1909年法国政府才意识到法国海军已经跌落到世界第五位的境地,开始努力重整法国海军。所以法国开始兴建无畏舰的动作比较晚。
  1909年法国海军开工建造了法国第一级无畏型战列舰——科尔贝级战列舰。主炮炮塔的布局保留比较落后的样式,虽然舰体前后部各两座主炮塔,呈背负式布置在舰体纵向中轴线,但是舯部主炮塔与无畏号战列舰相同的样式,在两舷上层建筑两侧各安装一座,与当时主炮塔全部沿舰体纵向中轴线布置炮塔的趋势不同。科尔贝级还未完工,无论是火炮口径、射程还是火力布局方面都已经落后于时代。

  各舰概况:
  该级舰于1926年-1929年进行了改装,改建上层建筑以及三脚主桅,换装新式锅炉并将前部两座烟囱合并为一座,改装火控系统,加装防空火炮。
  科尔贝号(Courbet)1939年改为训练舰,1940年7月3日由英国皇家海军接管后加入自由法国海军,1944年6月作为阻塞船凿沉在诺曼底。海洋号(Ocean)原名让•巴尔号,1936年改名海洋号,1938年改为练习舰,1944年3月被德军炸沉。
  该级还有一艘法兰西号(France),1922年8月26日触礁沉没。

  性能数据:
  排水量:22,189吨(正常),25,000-26,000吨(满载);
  舰长168米,舰宽28米,最大吃水9米
  主机:蒸汽轮机,28,000马力,4轴;航速:20节;续航力:2700海里/18.3节,4200海里/10节
  武备:12门双联装305毫米/45倍口径主炮;22门138毫米/55倍口径副炮;4门47毫米口径高射炮(1928年加装7门76毫米火炮,2门45毫米高射炮),4具450毫米鱼雷发射管(1927-1929年拆除)
  装甲:装甲带178-262毫米;主甲板25毫米;炮塔300毫米;司令塔(正面)300毫米
  舰员:1085-1108人

TOP

特鲁安级巡洋舰

 简介:
  该级舰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法国设计建造的第一型轻巡洋舰。最初的设计是5000吨级,但海军提出要和各国正在兴建的新型轻巡洋舰匹敌,设计机构在1920年通过研究美国提供的该国奥马哈级轻巡洋舰的设计图,对原方案进行了重新设计,使其标准排水量超过了7000吨,主炮采用了由陆军用155毫米炮,以求实现海陆军弹药的通用化。舰体装甲很薄,主炮塔只有30毫米的装甲,这里面也有降低造价的因素。到二战开始时是法国现役最老的轻巡洋舰,该级舰共建造了3艘,但这些姊妹舰的命运在二战中却截然不同。

战史:
  迪盖•特鲁安(Duguay Trouin)号:
  1922年8月4日在布雷斯特海军工厂动工,1923年8月14日下水,1926年11月2日竣工。1936年时为第六巡洋舰队训练舰。1939年9月大战爆发后在大西洋作战,1940年5月因战局恶化移驻英国,同年7月法国投降后被英国解除武装,在名义上属于自由法国海军。1943年7月进行改装,用3门56倍口径40毫米博福斯双联机关炮代替了原来的高射机枪,拆除了航空、鱼雷设备。1944年从事快速运输任务,同年7月参加了盟军在法国南部登陆的“铁砧—龙骑兵”行动。1945年9月,参加了法军在越南西贡(今胡志明市)登陆的行动,并参与和越南人民武装的战争。1952年3月19日除籍,随即拆解。
  拉莫特•皮克特(Lamotte Picquet)号:
  1923年1月17日在洛里昂海军工厂开工,1924年3月21日下水,1927年3月5日竣工。1933年成为第三巡洋舰队第2战队旗舰。1935年成为远东舰队旗舰。1940年11月泰国在日本的怂恿下开始向法属印度支那殖民地发起攻击。当时皇家泰国海军有两艘日造2500吨的岸防炮舰,装有4门203毫米炮;两艘英造1000吨炮舰,2门155毫米炮;另外还有12艘鱼雷艇和4艘潜艇。
  1941年1月13日,法属印度支那殖民地总督海军上将让•德克鲁斯(Jean Decoux)下令海军上校德•维斯烈•布瑞根(de Vaisseau Berenger)率领他的舰队(也是当时能够出击的所有舰只)从西贡(现胡志明市)附近出击。舰队包括轻巡洋舰拉莫特•皮克特号和四艘岸防炮舰。鉴于舰艇的速度不同,布瑞根上校命令较慢的炮舰先行出发,他则乘轻巡洋舰随后出发。15日下午,舰队在Poulo Condore(现戈公岛)北部水域回合,随后收到西贡德克鲁斯海军上将的进攻命令,在旗舰上进行了最后的作战会议后,舰队在晚上起锚并沿海岸向阁昌岛的泰国海军基地前进,据报那里有一艘日造岸防炮舰和三艘鱼雷艇。阁昌岛周围有许多小岛屿,这将影响到战斗的进程。
  17日晨5点30分,舰队进入攻击位置,6点05分,拉莫特•皮克特号上的水上飞机完成了最后的侦察,并发现了另一艘日造岸防炮舰。由于发现了法国的飞机,泰国海军在6点17分开始射击,法舰立刻还击。拉莫特•皮克特号的炮击和鱼雷攻击很快将泰军炮舰Sri Ayuthia号击成重伤,Sri Ayuthia随即转向并抢滩。鱼雷艇Trad号接着成为拉莫特•皮克特号的目标并被击中,随后沉没。鱼雷艇Chonburi号和Songhkli号受到法军其他四艘炮舰的射击,很快起火,随即泰国人弃舰逃生,7点左右两舰先后沉没。6点38分,法军发现了炮舰Dhonburi号,双方对射,法军的射术比泰军强的多,Dhonburi被打哑,随即航行到小岛的后面躲避炮火。7点50分法舰停火并进行搜救。8点40分,法舰开始回航,这时候泰国空军开始进行空袭,空袭持续了一个小时,但没有造成值得一提的损失。
  总的来说,法舰的损失微不足道。但泰国海军的主力可以说是被消灭了。
  1942年由于日本的威胁,远东舰队被迫停泊在港内不再出海,拉莫特•皮克特号只能作为练习舰使用。1945年1月12日,由10艘美国航空母舰组成的特混舰队轰炸西贡,拉莫特•皮克特号被炸沉。
  普里茅盖特(Primaguet)号:
  1923年8月16日在切斯特海军工厂开工,1924年5月21日下水,1927年4月1日竣工。1932年隶属远东舰队。1936年2月回国检修。1937年11月重新返回远东。1940年6月奉调回国,加入大西洋舰队,7月在米尔斯克比尔港与意图解除法国舰队武装的英国舰队交战。同年9月被维希政府派往北非殖民地驻防,但在11月就由于燃料不足而丧失了机动的能力。1942年11月8日盟军发起“火炬”行动,在法国的北非殖民地登陆,普里茅盖特号拼命顽抗,被美国马萨诸塞号战列舰、奥古斯特号重巡洋舰、布鲁克林号轻巡洋舰、突击者号航空母舰组成的编队击毁在摩洛哥的卡萨布兰卡港。

性能:
  满载排水量9350吨,长181.59米,宽17.22米,吃水6.17米,编制578人。
  4台Parsons主机,8台重油锅炉,4轴推进,燃料搭载量为1500吨重油;102000匹马力,最高航速33节,续航力4300海里/15节。
  50倍口径155毫米双联炮塔4座,50倍口径75毫米高炮4门,76倍口径13.2毫米机枪4门,550毫米三联鱼雷发射装置4座,水上侦察机2架。

TOP

迪凯纳级巡洋舰

       本级巡洋舰是在1922年华盛顿海军条约缔结后第一型完全按照条约限制设计制造的重巡洋舰,共建造2艘。它的武备和排水量与其他国家的条约型重巡相仿,但为了达到设计思想要求的超高速,牺牲了装甲防护力,客观上来讲,只能算是轻巡洋舰的扩大型。

性能:
    满载排水量12200吨,
    长191.03米,宽19.02米,吃水7.01米;
    有4台Rateau-Bretagne型涡轮发动机,9座重油锅炉,4轴推进,120000匹马力,
    最高航速33.7节,重油搭载量为1820吨,续航力为15节/4500海里。编制605人。
火力:  
    主炮为50倍口径的203毫米双联炮塔4座,
    50倍口径75毫米高射炮8门,
    60倍口径37毫米双联高射炮4座,
    三联装550毫米鱼雷发射管2座,水上侦察机2架。
舰史:
  迪凯纳(Duquesne)号:1924年10月30日在布雷斯特开工,1925年12月17日下水,1928年12月6日竣工。先后在第一、第三巡洋舰支队服役。1938年成为练习舰。1940年1月负责在印度洋巡逻,同年5月成为X部队第二巡洋舰队的旗舰,7月法国投降后被英国解除武装。1943年6月编入自由法国海军,在美国将37毫米高射炮换装为56倍口径40毫米博福斯双联高射炮3门。1944年5月参加参加盟国的“海王星”行动,同年12月负责炮击大西洋法国沿海的德军阵地。1945年6月—11月进行检修。1946年1月,参加侵略越南的战争。1947年8月改为预备役。1955年7月2日除籍,随即拆毁。
  图尔维尔(Tourville)号:1925年3月4日在洛瑞特开工,1926年8月24日下水,1928年12月1日竣工。1939年8月,隶属第二巡洋舰队到地中海巡逻。二战经历与迪凯纳号相同。1947年12月11日改为预备役。1961年4月28日除籍,随即拆毁。

絮弗伦级重巡洋舰

  絮弗伦级重巡洋舰:吸取了第一型条约型重巡洋舰迪凯纳级装甲薄弱的缺点,进行了加强。在建造了2艘后,后续的2艘舰做了更多的改进,通常被称为福煦级。
性能:
  满载排水量12780吨,
    长194.00米,宽19.20米,吃水7.44米;
    有3台Rateau-Bretagne型涡轮发动机,3台辅助用Renault柴油机,8座煤-重油混合锅炉(1台备用),3轴推进,90000匹马力,
    最高航速31.3节,重油搭载量为1800吨(煤的搭载量不明),续航力为15节/4600海里。编制750人。
火力:
    主炮为50倍口径的203毫米双联炮塔4座,
    50倍口径75毫米高射炮8门,
    三联装550毫米鱼雷发射管2座,水上侦察机2-3架。
舰史:  
    絮弗伦(Suffren)号:1926年4月17日在布雷斯特开工,1927年5月3日下水,1930年1月1日竣工。隶属第一支队在地中海巡逻。1939年7月成为远东舰队旗舰,同年11月和英国皇家海军一起担任对澳大利亚船队护航任务。1940年5月调到爱琴海巡逻,同年7月因法国投降被英国解除武装。1943年5月加入自由法国海军,并将对空武器改为56倍口径40毫米博福斯高射炮8门,70倍口径20毫米厄利孔高射炮16门。1944年担任南大西洋巡逻任务。二战结束后开始大修。1946年2月起参加侵略越南的战争。1947年10月1日退为预备役。1974年除籍并拆毁。
  科尔贝尔(Colbert)号:1927年6月12日在布雷斯特开工,1928年4月20日下水,1931年3月4日竣工,隶属第一支队。1937年西班牙爆发内战,负责在西班牙沿海执行巡逻任务,防止有武器等禁运物质进入西班牙。1939年9月参与追捕德国的“舍尔海军上将”号袖珍战列舰。1940年6月13日炮击沿海德军阵地,8月开始进坞大修。1941年1月编入维希政府海军第1巡洋舰支队。1942年11月27日因为防止德军夺取而在土伦港内自沉。1946年打捞后拆毁。

福煦级重巡洋舰
  福煦级重巡洋舰:作为絮弗伦级重巡洋舰的后期生产型进行了改进,增厚了装甲,加强了防空武备,指挥观瞄系统也得到了改进。
性能:
  满载排水量14400吨,
    长196.00米,宽19.30米,吃水7.47米;
    有3台Rateau-Bretagne型涡轮发动机,3台辅助用Renault柴油机,9座重油锅炉(1座备用),3轴推进,90000匹马力,
    最高航速31节,重油搭载量为2700吨,续航力为15节/4600海里。编制775人。
火力:
  主炮为50倍口径的203毫米双联炮塔4座,
    50倍口径90毫米高射炮8门(第二艘舰“迪普莱克斯”改为4座双联90毫米高射炮),
    60倍口径37毫米高射炮8门,三联装550毫米鱼雷发射管2座,水上侦察机2-3架。
舰史:  
    福煦(Foch)号:1928年6月21日在布雷斯特开工,1929年4月24日下水,1931年9月15日竣工。隶属第一巡洋舰队在地中海执勤。1939年10月被派往非洲沿海搜索德国袭击舰。1940年2月对摩洛哥的船队进行护航,同年6月意大利对法国宣战后参加对意大利沿海的炮击,7月政府投降后受命入港驻泊。1942年11月27日为避免被德国人夺去而在土伦港内自沉。1943年4月16日被意大利打捞,因为无法修复而拆毁。
  迪普莱克斯(Dupleix)号:1929年11月14日在布雷斯特开工,1930年10月9日下水,1932年7月30日竣工,服役经历同“福煦”号。1943年7月3日被意大利打捞,但没有修复。1944年在盟军的空袭中,既没有动力,也没有武备的它被炸得千疮百孔,随即沉没。

  “贞德”号训练巡洋舰Jeanne d‘Arc   
  “贞德”号是法国1926年度造舰计划中唯一的一艘训练用巡洋舰,装备和迪盖•特鲁安级轻巡洋舰一样的155毫米主炮,它也是最后一艘使用该炮的军舰。为了便于训练使用单装的鱼雷发射管。在自由法国海军的行列中,由于其宽敞的舰内空间和较为舒适的居住条件,它担负了把新法国政府的成员输送到法国的任务。在战后也长期作为训练舰使用。
  1928年8月31日在佩隆开工,1930年2月14日下水,1931年9月14日竣工。二战爆发后到西大西洋担任警戒任务。1940年5月,因为战局紧张,受命把国库的储备黄金运送到英国;7月,因为政府投降,撤退到加勒比海的法属马提尼克岛。1942年5月,经过美国的调停,该舰同意解除武装。1943年7月加入自由法国海军后到美国拆除了航空设备,并加强了防空武备。同年10月开始担任运输任务。1944年8月受命把临时政府输送到法国登陆。1945年3月参加了对德国沿海的炮击。1946年7月重新改为训练舰。1965年除籍并拆毁。
性能:  
    满载排水量8950吨,
    长170米,宽17.70米,吃水6.17米,
    2部蒸汽涡轮机,4台重油锅炉,2轴推进,32500匹马力,
    航速25节,重油搭载量1400吨,续航力11节/5200海里。编制500人,学员156人。
火力:  
    50倍口径155毫米双联炮4座,
    75毫米高射炮4门,
    37毫米双联高射炮2座(后改装为40毫米双联博福斯高射炮3座),550毫米鱼雷发射管2个,水上侦察机2架。

  阿尔及利亚号重巡洋舰Algerie
  这是法国最后一级条约型重巡洋舰,只建造了1艘。该舰的设计延续了不断加强防御力的方针,其80毫米的装甲甲板在同期列强的条约型重巡中是最厚的。但由于必须将排水量控制在条约范围内,在加强装甲的同时,只得压缩机关部分,结果虽然采用了高压锅炉,但军舰总的输出功率还是下降了,只能达到31节的最高航速。舰桥则采用了塔型桅楼。由于机关部分缩小,烟囱也减为1支,位置在船体中央部分。短小的烟囱和高大的上层建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1931年3月19日在布雷斯特开工,1932年5月21日下水,1934年9月15日竣工,成为第一巡洋舰支队的旗舰,负责巡逻地中海。1939年9月大战爆发时是第三巡洋舰支队的旗舰,奉命搜寻德国袭击舰。11月底开始进坞维修,直到次年3月完成。1940年4月奉命运送国库黄金到加拿大。6月,由于意大利对法国宣战,奉命炮击该国的热那亚港。7月,法国投降,按照停战协议,进港驻泊。1942年11月27日,为避免被德国接收而在土伦港自沉。1943年3月18日被意大利打捞,随即废弃。
性能:
  满载排水量13460吨,
    长186.16米,宽20米,吃水7.50米,
  重油锅炉8座,重油载量2935吨,Rateau-Bretagne giyado涡轮机4部,84000匹马力,4轴推进。
    最高航速31节,最大续航力15节/8700海里,编制748人。
火力:  
    55倍口径8英寸双联炮4座,
    45倍口径100毫米双联炮6座(后加装60倍口径37毫米双联高射炮4座),
    550毫米三联装鱼雷发射管2座,水上侦察机2-3架。

  爱·贝尔汀号轻巡洋舰Emile Bertin
  这艘巡洋舰在建造计划在1930年提出。本来是准备在冥王星号的基础上设计一型改良型布雷巡洋舰,但是有人提出仅仅为了敷设水雷而建造高性能的专用军舰是一种浪费,而且巡洋舰也可以布置水雷武备。因此在开工时进行了加强其武备的改造。该舰建成后从未从事过实际的水雷敷设,而由于它装备了三联装的6英寸火炮、大马力的发动机(设计航速为34节,但在短时间内可达到36节,而在政府验收时其航速接近40节!),它的性能与其他国家的新型轻巡洋舰相比毫不逊色。它也是法国海军中屈指可数的用造船官员命名的军舰。
  1931年8月18日开工,1933年5月9日下水,1935年1月28日竣工。1939年担任包括12艘大型驱逐舰在内的水雷舰队的旗舰,同年9月负责运输国库的通货储备黄金,10月开始进坞修理。1940年4月参加了盟军在挪威登陆的行动,4月19日被德国飞机炸伤,不过伤势不重。5月负责将国库的黄金运到英国,6月撤到加勒比海的法属马提尼克岛。1942年5月,经过美国的调停,该舰同意解除武装。1943年7月加入自由法国海军后到美国拆除了航空设备,并加强了防空武备。1944年2月参加了对法国南部的炮击和后来的登陆作战。1946年7月参加侵略越南的战争。1950年改为练习舰。1959年除籍,同年10月解体。
性能:  
    满载排水量8480吨,
    长177米,宽16米,吃水6.6米,
    2部蒸汽涡轮机,6台重油锅炉,4轴推进,102000匹马力,
    航速34节,重油搭载量1360吨,续航力15节/3600海里,编制700人。
火力:  
    三联装6英寸火炮3座,
    双联5英寸火炮1座,
    单装5英寸火炮2门,双联37毫米高射炮4座,
    三联550毫米鱼雷发射管2座(在美国拆除高射炮和鱼雷发射管,换装90毫米高射炮2门、四联40毫米高射炮4座),水上侦察机2架。

TOP

Jaguar(美洲虎) 级驱逐舰:
  同型舰6艘,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法国海军设计了这一大型驱逐舰,目的是作为巡洋舰的补充,并能够驱逐敌人的驱逐舰。与英国建造作为小型驱逐舰队旗舰而建造的驱逐领舰不同,法国是把同级的大型驱逐舰编成小型舰队,来压倒敌人的驱逐舰队。出于这个目的,法国预定在1922—1940年间建造36艘大型驱逐舰。该级舰就是作为这批大型驱逐舰的第一级,在1922年开始建造,以后的大型驱逐舰都是以该级舰为蓝本进行逐步改良。具有超过2000吨的排水量,装备了5门130毫米火炮和6个鱼雷发射管,可靠性高的主机,使该级舰成为空前的军舰。
性能:
  标准排水量2126吨,
    长127米,宽11.4米,吃水5.3米,
    du Temple重油锅炉5座,搭载重油550吨,Rateau式giyado 涡轮机2座、2轴推进(Leopard号和Lynx号是Breguet式giyado 涡轮机2座),5500  0匹马力,
    最大航速35.5节,续航力15节/3500海里,编制204人。
火力:
  40倍口径130毫米炮5座(开战时减掉1座),75毫米高射炮1座(开战时增至2座),3联装鱼雷发射管2座,4个深水炸弹投放器。
舰史:
   Jaguar(美洲虎)号:
  1922年8月22日在Lorient海军工厂开工1923年11月7日下水1926年7月24日竣工1940年1月17日与英国驱逐舰Keppel号相撞受损1940年5月23日被德国鱼雷艇击沉
  Chacal(豺)号:
  1923年8月16日在St.Nazaire Penhoet造船厂开工1924年9月27日下水1926年6月12日竣工1939年末撤消第3炮塔,作为训练舰使用1940年5月担任大西洋航线的护卫任务,5月23日参加炮击biroiniu沿海地区,24日被德国飞机炸沉
  Tigre号:
  1923年9月15日在Bretagne造船厂开工1924年8月2日下水1926年2月1日竣工1940年7月3日参加英法meruseruke beer海战,成功突围,逃到土伦军港;9月在维希政府命令下解除武装1942年11月27日为避免被德军接收而自沉1943年被意大利打捞,命名为FR.23号驱逐舰,7月意大利投降后,编入自由法国海军,恢复原名,9月28日参加了解放科西嘉岛的战斗1954年1月4日除籍,后作为废钢铁拆毁
  Leopard(豹)号:
  1923年8月1日在Loire造船厂开工1924年9月29日下水1927年10月10日竣工1940年6月退往英国,7月3日在Portsmouth港被英国解除武装,8月31日编入自由法国海军,并进行了加强防空、反潜武备的改装1941年与英国海军舰艇一起担任护航任务1942年7月11日与其他军舰一起共同击沉德国U-136潜艇,但是和英国护卫舰Lowestoft号相撞受损1943年5月27日在bengazi海域遭遇暴风雨,沉没
  Panthère号:黑豹
  1922年12月23日在rorian厂开工1924年10月27日下水1926年10月10日竣工1940年7月由于法国投降而进入土伦港解除武装1942年11月27日为避免被德军接收而自沉1943年被意大利打捞,命名为FR.22号驱逐舰,9月9日因为意大利投降,在speisiia自沉
  Lynx(山猫)号:
  1923年1月14日在rowairu造船厂开工1924年2月25日下水1927年10月10日竣工1940年7月3日参加英法meruseruke beer海战,成功突围,逃到土伦军港 1942年11月27日为避免被德军接收而自沉1944年1月22日被打捞,但是因为损坏太严重,难以修复而拆毁


  Bourrasque级驱逐舰
  法国海军在建造大型驱逐舰的同时,为了执行鱼雷攻击任务,又建造了舰队驱逐舰(法国称为舰队雷击舰),在1922年度计划中决定建造12艘这种军舰。它相对于美洲虎级大型驱逐舰,可以说是后者的缩小版,舰体的长度和烟囱的间距都被缩短,但在武备的数量和配置方面几乎没有差别。只是因为在船体变小的同时,缩减了锅炉和搭载燃料的数量,所以最高速度和最大航程都降低了。
性能:
  标准排水量1319吨,
    长105.8米,宽10.1米,吃水4.3米,
    重油锅炉3座,搭载重油360吨,Parsons式(Rateau-Bretagne式)齿轮传动涡轮机2座,2轴推进,马力31000匹,
    最大航速33节,续航力15节/3000海里,编制138—162人。
火力
  1919年40倍口径130毫米炮4门,50倍口径75毫米高射炮1—2门,550毫米3联装鱼雷发射管2座,深水炸弹20个,深水炸弹投掷器2个。
舰史:
  Bourrasque号:
  1923年11月12日,法兰西造船厂开工1925年8月5日,下水1927年8月23日,竣工1929年 ,进行锅炉升级改造1933年 ,进行大修1940年5月30日,参加敦刻尔克撤退行动。在比利时附近海面触雷,沉没。
  Cyclone(龙卷风)号:
  1923年9月29日,Seyne造船厂开工1925年1月24日,下水1928年6月1日,竣工1940年5月30日,参加敦刻尔克撤退行动。被德国鱼雷快艇S.24发射的鱼雷击中,舰首严重受损,靠自己的动力用倒车进入chest港;6月18日,因为德军即将占领chest港,被迫自沉。
  Mistral(米斯特拉尔风,地中海北岸的一种干冷西北风或北风)号:
  1923年11月28日,sein造船厂开工1925年6月6日,下水1927年6月1日,竣工1940年5月29日,参加敦刻尔克撤退行动。被德国飞机炸伤7月3日,被英国海军接收1944年,编入自由法国海军1945年8月25日,回国1950年2月17日,除籍,被作为废钢铁拆解。
  Orage号:
  1923年8月20日,弗朗西斯造船厂开工1924年8月30日,下水1926年12月1日,竣工1929年 ,进行锅炉升级改造1933年         ,进行大修1940年5月23日,在大西洋上被德国飞机重创,抢修无效,于第二天凌晨沉没。
  Ouragan号:
  1923年4月3日,弗朗西斯造船厂开工1924年12月6日,下水1927年1月19日,竣工1940年6月,受到德国陆军进攻的威胁,撤退到英国7月3日,被英国海军接收,后来编入自由法国海军 ,用作训练海军人员1945年9月19日,回国1949年4月7日,除籍,作为废钢铁拆解
  Simoon(西蒙风,指非洲、阿拉伯半岛等沙漠地带的干热风)号:
  1923年8月8日,St.Nazaire Penhoet造船厂开工1924年6月3日,下水1926年4月29日,竣1943年9月     ,编入自由法国海军,参加了解放科西嘉岛的战斗1944年8月     ,参加了对登陆法国南部行动的支援1950年2月17日,除籍,作为废钢铁拆解。
  Sirocco(西罗科风,指从非洲北海岸吹经地中海和欧洲南部的干热风 ;或指地中海地区潮湿闷热的南或东南风)号:
  1924年3月1日,St.Nazaire Penhoet造船厂开工1925年10月3日,下水1927年7月1日,竣工1940年5月31日,参加敦刻尔克撤退行动。被德国鱼雷快艇S.23、S.26的鱼雷重创,而后, 又遭到德国飞机的轰炸,沉没。
  Tempête(暴风雪)号:
  1923年12月3日,Dubigeon造船厂开工1925年2月21日,下水1926年9月28日,竣工1943年9月     ,编入自由法国海军,参加了解放科西嘉岛的战斗1944年8月     ,参加了对登陆法国南部行动的支援1950年2月17日,除籍,作为废钢铁拆解。
  Tornado(旋风)号:
  1923年4月25日,Dyle et Baccalan公司开工1925年3月12日,下水1928年5月10日,竣工1940年7月3日,参加米尔斯克比尔海战,从英国海军的包围中突出;随后以突尼斯为基地执行巡逻、护航任务;当盟军在北非登陆(火炬行动)时,开炮抵抗盟军,被英国轻巡洋舰击沉。
  Tramontana(屈拉蒙塔那风,指从阿尔卑斯山和西地中海向南或西南狂吹的干冷北风)号:
  1923年6月1日,Gironde制铁厂开工1924年11月29日,下水1927年10月15日,竣工1940年7月3日,参加米尔斯克比尔海战,从英国海军的包围中突出;当盟军在北非登陆(火炬行动)时,开炮抵抗盟军,被英国轻巡洋舰重创抢滩,最终弃舰。
  Trombe(太阳风):
  1923年3月5日,Gironde制铁厂开工1925年12月29日,下水1927年10月27日,竣工1940年7月3日,参加米尔斯克比尔海战,从英国海军的包围中突出1942年11月27日,为了不被德军接收,在土伦港自沉1943年         ,被意大利打捞,改名FR.31驱逐舰7月     ,当意大利投降后,加入自由法国海军,改回原名9月28日,参加了解放科西嘉岛的战斗1944年8月     ,参加了对法国南部登陆战的支援1945年4月16日,在意大利附近海面被德国鱼雷艇用鱼雷重创1950年2月     ,除籍,作为废钢铁拆解。
  Typhonic(台风)号:
  1923年9月1日,Gironde制铁厂开工1924年5月22日,下水1928年6月27日,竣工1940年7月3日,参加米尔斯克比尔海战,从英国海军的包围中突出;随后在北非执行巡逻、护航任务1942年11月8日,在火炬登陆行动中抵抗盟军,第二天自沉。

TOP

L‘Adroit级驱逐舰
    法国在1924—1926年计划建造一种小型驱逐舰,是Bourrasque级驱逐舰的改进型,船体有所扩大,换装了新的火炮,但是其作战任务并无变化。一部分军舰在大战初期取消了后桅,加入自由法国海军的军舰则减少了主炮和鱼雷发射管,用40毫米高射炮来加强对空武备。
性能:
   标准排水量1378吨,
    长107.2米,宽10.1米,吃水4.2米,
    重油锅炉3座,搭载重油340吨,主机为Rateau-Bretagne式齿轮传动涡轮机2座,2轴推进,马力35000匹,
    最大航速33节,续航力15节/2970海里,编制140人。
火力:
  40倍口径130毫米炮4门,37毫米高射炮2座,13毫米机枪2-4挺,550毫米鱼雷3联装发射管2座,深水炸弹16个。
舰史:
    L‘Adroit号:
  1925年5月26日,法兰西造船厂开工1927年4月1日,下水1929年7月1日,竣工1940年5月25日,参加敦刻尔克撤退行动,被德国飞机炸沉。
  Le Fortuné号:
  1925年9月11日,弗朗西斯造船厂开工1926年11月15日,下水1928年7月1日,竣工1940年7月3日,被英国解除武装1943年7月,加入自由法国海军;9月,参加解放科西嘉岛1944年8月,参加支援在法国南部的登陆行动1950年8月31日,除籍,作为废钢铁拆毁。
  La Palme号:
  1925年5月16日,Dubigeon造船厂开工1926年6月30日,下水1928年2月6日,竣工1942年11月27日,在土伦自沉1943年12月26日,打捞后解体。
  La Railleuse号:
  1925年7月30日,Dubigeon造船厂开工1926年9月9日,下水1928年3月15日,竣工1940年3月24日,因为搭载的鱼雷发生事故爆炸而沉没。
  L‘Alcyon号:
  1925年2月1日,Gironde制铁厂开工1926年6月26日,下水1929年7月15日,竣工1942年11月8日,由于抵抗盟军在北非的登陆而被击伤,由英国人俘获1943年,加入自由法国海军,参加解放科西嘉岛1944年8月,参加支援在法国南部的登陆行动1952年11月10日,除籍,作为废钢铁拆毁。
  Le Mans(勒芒,法国西北部城市)号:
  1925年7月8日,弗朗西斯造船厂开工1926年8月28日,下水1928年1月20日,竣工1942年11月27日,在土伦自沉1944年5月6日,打捞后解体。
  Boulonnais号:
  1926年5月4日,弗朗西斯造船厂开工1927年6月1日,下水1928年6月25日,竣工1940年7月3日,参加米尔斯克比尔海战,突围1942年11月8日,阻止盟军在北非登陆,被击沉。
  Brestois号:
  1926年5月17日,Dyle et Baccalan公司开工1927年5月18日,下水1928年6月15日,竣工1940年7月3日,参加米尔斯克比尔海战,突围1942年11月8日,阻止盟军在北非登陆,被击沉。
  Bordelais号:
  1926年11月19日,Gironde制铁厂开工1928年5月23日,下水1930年4月8日,竣工1940年7月3日,参加米尔斯克比尔海战,突围1942年11月27日,在土伦自沉
  Basque(巴斯克人,欧洲比利牛斯山西部地区的古老居民,大多居住在西班牙北部,是欧洲保持本民族风俗、服装最多的一个民族)号:
  1926年9月18日,La Seine造船厂开工1929年5月25日,下水1931年3月5日,竣工1940年7月3日,被英国解除武装1943年7月,加入自由法国海军;9月,参加解放科西嘉岛1944年8月,参加支援在法国南部的登陆1952年12月10日,除籍,作为废钢铁拆毁。
  Forbin号:
  1927年6月29日,Seyne造船厂开工1928年6月17日,下水1930年5月1日,竣工1940年7月3日,被英国解除武装1943年7月,加入自由法国海军;9月,参加解放科西嘉岛1944年8月,参加支援在法国南部的登陆1952年11月10日,除籍,作为废钢铁拆毁。
  Fougueux号:
  1927年9月21日,Bretagne造船厂开工1928年8月4日,下水1930年6月15日,竣工1940年5月24日,被德国飞机炸伤1942年11月8日,抵抗盟军在北非的登陆,被击沉。
  Foudroyant(电闪雷鸣)号:
  1927年7月28日,Dyle et Baccalan公司开工1929年4月24日,下水1930年10月10日,竣工1940年6月1日,参加敦刻尔克行动,被德国飞机炸沉。
  Frondeur(投石党,1648—1653年法国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政治集团)号:
  1927年11月9日,弗朗西斯造船厂开工1929年6月29日,下水1931年10月28日,竣工1942年11月8日,抵抗盟军在北非登陆,被击沉。

TOP

Guepard级
    本级舰相对美洲虎在多方面有所改进:
  马力大大增强,烟囱增加为4个,由于动力舱分散配置于舰体前、后部,所以烟囱也分为前2后2配置,这样的好处是增强了军舰的生存能力。主炮采用新型的138毫米炮,攻击力更强。由于空中威胁越来越大,所以性能不高的75毫米高射炮全部废止,采用对空火力更强的37毫米高射炮。
性能:
  标准排水量2436吨,
    长130.2米,宽11.8米,吃水4.8米,
    重油锅炉4座,搭载重油572吨,Parsons式涡轮机2座、2轴推进马力64000匹,
    最大航速35.5节,续航力14.5节/3500海里,定员230人。
火力:  
  40倍口径138毫米炮5门,50倍口径37毫米高射炮4门,13毫米高射机枪2挺,550毫米鱼雷3联装发射管2座,深水炸弹投掷器4座。
舰史:  
  Guepard:
  1927年3月14日,Lorient海军船厂开工建造1928年4月19日,下水1929年8月13日,竣工1940年6月14日,参加了对意大利沿海目标的炮击1941年6月9日,与英国驱逐舰交战,负伤6月16日,返回港口进行修理1942年11月27日,为抗拒德国接收,自沉1943年9月4日,意大利将它打捞上来,并进行修理1944年3月11日,被盟军飞机炸沉
  Bison(野牛):
  1927年3月14日,洛瑞因工厂开工建造1928年10月29日,下水1930年10月10日,竣工1939年2月8日,与“乔治•莱格”号轻巡洋舰相撞,损坏严重1940年5月2日,在水雷敷设行动中,发生事故,被水雷炸伤5月3日,被德国飞机炸沉
  Lion(狮子):
  1926年8月6日,法兰西工厂开工建造1929年8月5日,下水1931年1月21日,竣工1940年6月14日,参加对意大利陆上目标的炮击1942年11月27日,为抗拒德国接收,自沉1943年         ,被意大利打捞修复,改名FR.21驱逐舰9月9日,意大利投降,自沉
  Valmy:
  1927年5月5日,在St.Nazaire Penhoet造船厂开工建造1928年5月19日,下水1930年1月1日,竣工1940年6月14日,参加对意大利陆上目标的炮击1941年6月     ,与英国驱逐舰交战负伤
  1942年11月27日,为抗拒德国接收,自沉1943年         ,被意大利打捞修复,改名FR.24号驱逐舰1945年         ,被英国飞机重创,后自沉(一说为1944年)
  Verdun:
  1927年8月10日,Lorient海军船厂开工建造1928年7月4日,下水1930年4月1日,竣工1940年6月14日,参加对意大利沿海目标的炮击作战1942年11月27日,为抗拒德国接收,自沉1943年9月29日,被打捞后解体
  Vauban:
  1927年5月22日,洛瑞因工厂开工建造1930年2月1日,下水1931年1月9日,竣工1940年6月14日,参加对意大利沿海目标的炮击作战1942年11月27日,为抗拒德国接收,自沉

TOP

Aigle级驱逐舰
    法国1927年度计划决定建造6艘大型驱逐舰,作为Guepard级的改进型。新驱逐舰改装了新的1927年型半自动主炮,射速增加到每分钟12—15发;舰体的尺度也进行了若干修正,不过在远处难以发现它与上一级舰的不同;最后两艘舰的鱼雷发射管位置和船尾形状都与它们的姊妹舰不同,这是因为它们是装备了新型锅炉,也正因为如此,所以这两艘舰服役日期要远远落后于其他姊妹舰。
性能:  
    标准排水量2441吨,
    长128.5米,宽11.84米,吃水5.5米,
    重油锅炉4座,重油搭载量575吨;主机为Rateau-Bretagne式涡轮机2座、2轴推进,马力64000匹,
    最大航速36节,续航力18节/2970海里,定员220人。
火力:
  40倍口径138毫米炮5门、83倍口径37毫米高射炮4门、13毫米联装机关枪2挺、550毫米鱼雷三联装发射管2座、深水炸弹投掷器4个、深水炸弹投放轨2条。
舰史:
  Aigle号:
  1928年10月8日,法兰西造船厂开工建造1931年2月19日,下水1932年10月10日,竣工1940年6月14日,参加了对意大利沿海目标的炮击作战,法国投降后系留在土伦港。1942年11月27日,为抗拒德国接收,自沉1943年7月     ,意大利将它打捞上来,并进行修理11月24日,被盟军飞机炸沉
  Vautour:
  1929年1月30日,Seyne造船厂开工建造1930年8月26日,下水1932年5月2日,竣工1940年6月14日,参加了对意大利沿海目标的炮击作战,法国投降后系留在土伦港。1942年11月27日,为抗拒德国接收,自沉1943年7月     ,意大利将它打捞上来,并进行修理1944年2月     ,被盟军飞机炸沉
  Albatros(信天翁)号:
  1929年2月21日,Lorient造船厂开工建造1930年6月27日,下水1931年12月25日,竣工1940年6月14日,参加了对意大利沿海目标的炮击作战1942年11月8日,抵抗盟军的北非登陆,被盟军舰队重创,为了避免沉没,不得不抢滩搁浅12月     ,打捞后被拖往土伦,然后一直闲置未修理。1945年       , 战后被修复,改做练习舰1948年       ,改为实验用舰艇。1959年9月9日,除籍,后来解体
  Gerfaut:
  1929年5月13日,Bretagne造船厂开工建造1930年6月14日,下水1932年1月30日,竣工1940年10月~   ,法国投降后系留在土伦港。1942年11月27日,为抗拒德国接收,自沉1943年6月     ,意大利将它打捞上来,并进行修理1944年3月7日,被盟军飞机炸沉
  Milan(米兰)号:
  1930年12月1日,Lorient造船厂开工建造1931年10月13日,下水1934年4月20日,竣工1942年11月8日,抵抗盟军的北非登陆,被美军舰队重创,弃船
  Epervie:
  1930年8月18日,Lorient造船厂开工建造1931年8月14日,下水1934年4月1日,竣工1942年11月8日,抵抗盟军的北非登陆,被英军舰队重创,弃船1946年       ,打捞后解体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