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發帖

猎隼出击——波兰战役中的第二“殷麦曼”俯冲轰炸机联队






前言







——在二战德国所有的俯冲轰炸机联队(Sturzkampfgeschwader)之中,成立最早而且为最著名的恐怕就要首推第2“殷麦曼”俯冲轰炸机联队了。作为以德军一战传奇英雄命名的一支王牌联队,“殷麦曼”俯冲轰炸机联队从二战爆发伊始就活跃在战斗的最前线:从波兰,法国,英国,希腊,巴尔干,再到北非,苏联,东欧,从鼎盛至衰败,这个联队可以说几乎就是整个第三帝国兴衰史的缩影和再现;在6年之中,这支联队南征北战,为纳粹德国鞍前马后,赢得了无数的胜利,取得了骄人的战绩,可谓屡立奇功;而联队中更是涌现出像汉斯·鲁德尔、奥斯卡·迪诺特、鲍尔-维尔纳·霍泽尔这样的王牌飞行员,可谓英才辈出。最为难能可贵的是,就算在第三帝国四面楚歌,岌岌可危的末期,也只有这支联队敢于在鲁德尔的率领下在昼间出动,在毫无制空权且缺少本方保护的情况下冒着密集的防空炮火攻击东线的苏联装甲铁流——然而这也只是螳臂当车的蚍蜉撼树之举,焉能力挽狂澜,扭转这注定失败的结局?尽管这支联队身为纳粹所用,在战争史上写下了不算光彩的一笔,但是姑且抛开政治因素,单以联队官兵的战术思想,作战经验及无畏勇气来讲,这些都是兵家认为的上乘之能——以至于为了纪念这支联队在军事上的光荣事迹,StG.2这个番号在战后也被德国空军坚定地保留下来。

作为“殷麦曼”俯冲轰炸机联队的成名之作,德军闪电战入侵波兰无疑成为了他们展示自己的舞台,也就是从这里让无数人开始知道这支勇敢的联队。为了让大家更好的了解他们在波兰的作战情况,特此收集资料撰以此文以飨诸位。



联队三杰,从左至右分别是:汉斯·鲁德尔(Hans Rudel)、奥斯卡·迪诺特(Oskar Dinort)、鲍尔-维尔纳·霍泽尔(Paul-Werner Hozzel)


组建初期




第2“殷麦曼”俯冲轰炸机联队的历史和第三帝国空军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一战之后,由于《凡尔赛和约》对德国空军的组织、规模与发展采取了严格限制,德国的航空发展业仍处于停滞状态,亟待发展。空军高层在向外界隐藏自己重整野心的同时也在积极地探询着一种全新的空战战术——有长远眼光的德国人从一战的战例中敏锐地嗅出飞机的巨大潜力,他们需要这种战术以便为己方赢得更多的主动——假设再爆发一场战争的话。20—30年代,世界各国开始有意无意的发展俯冲轰炸机,其中的代表就是日本的99式舰爆,另外美国人也在积极尝试——德国人开始坐不住了。

1933年,希特勒正式掌权,并允许帝国航空部门开发俯冲轰炸项目;1年之后,德军162轰炸机联队正式组建成立,装备亨克尔He-50B型双翼战机进行俯冲轰炸训练。10月,由于项目研发缓慢,帝国航空部决定将开发一分为二,即用现有技术暂时先研制一款过度型的俯冲轰炸机;用仍在发展的技术开发出一新型俯冲轰炸机。短期项目很快便有了结果:亨克尔公司(Henschel)的Hs-123在各方面均胜过他唯一的对手菲瑟勒公司(Fieseler)的Fi-98赢得了德军的青睐。



亨克尔He-50B型双翼战机

1935年3月,162轰炸机联队正式以一战王牌的名字被命名为162“殷麦曼”俯冲轰炸机联队——对于全队官兵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鼓励:所有人都为自己可以在右前臂戴上绣有“Immelmann”的领口带而感到自豪;这位一战的传奇人物为德国赢得的无数胜利与喜悦,此时这个传统落在了他们身上。



一战英雄殷麦曼及他的座机



为纪念殷麦曼的这套动作,特将此命名为“殷麦曼翻转”,即“向上跃升接半滚改平”,从而开辟了垂直机动的新领域,使空战真正成为一种全方位机动作战

亨克尔公司同时与1936年夏天便开始量产Hs-123。很快Hs-123便下线开始服役,其中自然包括162俯冲轰炸机联队。由于He-50并不是正统的俯冲轰炸机“科班出身”,所以在各方面训练效果并不是十分理想,私底下有士兵对此也颇有微词。对于替换之后的Hs-123在各方面明显优于He-50,联队士兵们大都对此十分满意。


Hs-123俯冲轰炸机
附件: 您需要登錄才可以下載或查看附件。沒有帳號?註冊

如虎添翼





对于Hs-123只是航空部的权宜之计,他们知道这绝对不是长久之策。35年,空军技术部以航空竞赛为名向各方面招标新型俯冲轰炸机,在对数款飞机做过试飞之后,试飞员乌德特(Ernst Udet)作出最终决定:在参与招标的诸多公司中选择容克斯(Junkers)公司的Ju-87V作为德国空军的正式俯冲轰炸机机种,并命名为“Sturzkampfflugzeug”,德语为“俯冲轰炸机”,简称“Stuka”。但是对于Ju-87V所暴露的一些问题,航空部也要求容克斯公司务必做出改进。

1937年春,容克斯开始生产首批量产A-1型,之后其中一批交与162俯冲轰炸机联队第1大队使用。由于其丑陋的外表,联队上下对于这款飞机并不是十分看好,但是相比起Hs-123,Ju-87在有些方面都胜过前者,最主要的两点就是Ju-87拥有更大的俯冲角度与精度;几次练习下来,飞行员普遍反映除了略显狭窄的前视角,“斯图卡”操控起来可谓得心应手:羽翼丰满的联队此时已经初现出王牌的气质。半年过后,第3大队在因斯特堡(Insterburg)正式成立,指挥官是霍勒少校(Maj.Holle),之后将基地搬至下西里西亚的沃尔科劳(Wroclaw)。



39年夏天,做投弹训练之前的B-1型



StG.2联队下辖3个大队的标志



联队的各级军衔所对应的肩章和领章



1939年5月1日,162“殷麦曼”俯冲轰炸机联队正式被官方编号为第2“殷麦曼”俯冲轰炸机联队(StG.2“Immelmann”)。联队下辖3个大队,包括驻扎在科特布斯(Cottbus)的第1大队(I/StG.2);驻扎在斯托普-莱斯(Stolp-Reiz)的第2大队(II/StG.2)和驻扎在兰根萨尔沙(Langensalza)的第3大队(III/StG.2)。由于德国此时以紧锣密鼓的筹划进攻波兰的计划,“殷麦曼”机联队奉命加紧训练,随时待命,此时部队已经清一色的装备新款Ju-87B型,训练起来更加得心应手,轰炸效果也愈发明显。由于对于常规训练赶到枯燥无味,飞行员们开始玩起飞行特技。联队的迪特尔·佩库恩少尉(Dieter Pekrun)在他的日记中写到:
“我们每天都严格地进行着低空轰炸训练。训练当中,我们尝试着将投弹高度降到长官反复强调的50米高度底限以下——反正现在没有地面防空火力。
在飞越田地时,我们尝试贴地飞行,将两个主起降轮隐在农田之中。有一次,当我从两棵树之间穿过时,我的机枪手都吓坏了。”



39年8月,在德国、波兰边境上空的StG.2联队“斯图卡”



停放在机场上的Ju-87B型

附件: 您需要登錄才可以下載或查看附件。沒有帳號?註冊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