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發帖

二战德军装甲E系列详解,未能出鞘的利剑

战后期,德国为了应付盟军和苏军的强大的坦克攻势,提出了E系列坦克计划,也就是:通用坦克计划.这些车的技术是相当先进的,其通用化的设计思想也相当富有前瞻性。可惜的是,朝闻夕死,一切都晚了。随着柏林城燃起的熊熊烈火,先进的E系列战车也和第三帝国一起埋没于历史之中......... 今天留存下来的E系列战车资料已经很少了,但先进的E系列战车却不应为后人忘记,今天就把自己收集到的资料上传给大家一起分享。

E系列是德国陆军对各式战斗用车辆进行整理、零件共用化以使生产、修理的速度大大提高的新型坦克体系。作为德军新一代的主力战车,E系列主要共有E-10 E-25 E-50 E-75 E-100这几个代表型号。除去E-100又是个类似“老鼠”的怪物之外(这是E系列中的“异类”,大家对它不用太在意,真正要留意的是E-50和E-75),其他的应该说都是相当不错的。这其中各型车的分工如下:(除了下面这主要的5种,E系列中还包括E3和E5,但它们并不是主力战车,这里就略过了) E10型: 10~15t的轻型装甲战车. E25型: 三、四号坦克及其驱逐战车的后继车种。 E50型: 黑豹中型坦克的后继车种。 E75型: 虎王重型坦克的后继车种。 E100型: 比鼠式性能更加出色的140t超重坦克。 请大家注意,E系列战车中并没有E-79这型战车,E-79其实是日本人给大家开的一个天大的玩笑,关于E-79我已另出了一个帖子。 现在我就给大家一一介绍了,首先出场的是E系列中的小弟——E10。

附件: 您需要登錄才可以下載或查看附件。沒有帳號?註冊

E-10重10-25吨,又分为三种设想.这里主要讲的是KHD公司的E-10方案. KHD公司的"驱逐战车38(D)"用于取代"追猎者".它采用38(D)坦克底盘,原型车装75毫米Pak39 L/48炮.生产型装75毫米Pak42/1 L/70炮,战斗力和“黑豹”相当,正面装甲80毫米厚,倾角和“追猎者”相同.该车有几处创新:一是发动机,采用"梅巴赫"HL64燃油喷射式发动机,这在当时非常超前!(也就是电喷了);二是悬挂,为“全轮独立式液压悬挂”,时至今日也只有法国的“勒克莱尔”坦克与之类似;三是变速装置和发动机后置使维护简捷,同时加大了战斗室的有效空间.这种E-10的外形紧凑,全重16吨,车高仅1.75米!从侧面看似乎没有战斗室.载弹量55发,公路时速70千米! 现在在剪单讲讲E-10的另两种方案,其一是轻型多用途坦克,同样以38(D)坦克为基础,小巧的车体竟也能装上威力强大的L/70炮(火力竟和45吨的黑豹一样),德国人了不起呀(L/70炮的后座力还是很大的,要想在轻型车体上安装可不是一件易事)。 另外一种是轻型标准化自行火炮,它将取代德军原有的105毫米以下口径全部牵引和自行火炮(比如牵引式的105毫米LeFH18和用2号坦克底盘改造的105毫米“小蜜蜂”自行火炮) 下图中的是E-10驱逐战车。

附件: 您需要登錄才可以下載或查看附件。沒有帳號?註冊

TOP

动机采用梅巴赫HL64燃油喷射式发动机,这在当时非常超前!(就是电喷了);悬挂为“全轮独立式液压悬挂”,时至今日也只有法国的“勒克莱尔”坦克与之类似;变速装置和发动机后置使维护简捷,同时加大了战斗室的有效空间.公路时速70千米! 应该说极为先进而又超前的动力设计已使E-10的机动水平接近了现代战车的水准,这一点上它已远远超越了同时代的美苏战车。 2》E-10的外形紧凑,全重16吨,车高仅1.75米!从侧面看似乎没有战斗室!! 小巧而快速的车体给E-10带来了强大的生存能力,仅就从外形上,车高仅1.75米的在战场上的隐蔽性远远超越了那些车高超过2.4米的苏军战车。 3》生产型装75毫米Pak42/1 L/70炮,战斗力和黑豹相当,正面装甲80毫米厚,倾角和"追猎者"相同(30度,换算后实际水平厚度在140毫米以上),载弹量高达55发(这可能是75毫米L/48炮的炮弹量,更大的L/70炮的炮弹怕是装不了这么多)。 E-10小巧的车体却拥有相当强大的战力,苏美的IS-2和M26潘兴等重型坦克在E-10面前也得小心翼翼。
由于采用了先进的液气悬挂,E-10的车体可以像今天的日本90式坦克一样自由调整车身高度,这不仅可以有效降低车高,增强车辆的战场隐蔽性,而且这对战车在复杂地形上的火力发挥也是大有好处(E-10可以“蹲着”或“趴着”开炮,当时的苏联战车可做不到这点)。

E-10的性能数据。 战斗全重(吨):12吨 乘员(人):3人 发动机型号:Maybach HL 100 / 400hp Argus / 300hp 武器装备:75mm Pak 39 L/48

TOP

E-25战车
E-25计划中要开发的是一批25~50吨重的战车,有3家著名战车厂——保时捷 阿格斯和阿得勒参与,计划的项目有:中型驱逐战车 突击炮和重型自行火炮等,它们将用于取代老式的3号和4号坦克底盘的全部变型车。



保时捷E-25驱逐战车的先进性与前面讲到E-10一样,E-10所具有的所有优点E-25也完全具备(E-25也可以像E-10一样自由调整车身高度,可以“蹲着”或“趴着”开炮),不过由于车体加大,E-25的战斗能力更加强大。 的主炮是新型的75毫米Pak44/2 L/70炮(还可装配“食雀鹰”FG1250型红外夜视瞄准具,又是一个苏 美坦克没有的好东东),其威力和黑豹F型坦克上的KwK44/1相同,有消息说其可在1600米外就可以正面击毁苏军的IS-2坦克。由于没有战例,这一点不好完全证实,黑豹上的KwK42 L/70炮在使用钨芯弹的情况下可在1200米外击穿IS-2中期型(1944年型,这也是IS-2的标准量产型)的炮塔正面(有过实战战例),而KwK44在KwK42的基础上改进了后座装置,后座力由12吨加大到了18吨,火炮威力增幅不详。 E-25的辅助武器是一门可以360度悬转的20毫米机关炮,火力比E-10上的遥控机枪要强多了。 E-25的正面装甲与E-10相同,也是80毫米,不过为了加大车内空间而使车体正面倾角由E-10的30度增为45度,E-25的车体高度也比E-10略高,和追猎者相当(追猎者的车高为2.17米)。



E-25的车重为27吨,发动机为梅巴赫HL100型(400马力)。量产型号的E-25将换装功率更大的600马力发动机。这样E-25整车的单位功率为20hp/t以上,机动性能肯定超过苏军的驱逐战车Su-85/Su-100。E-25还拥有先进的液力变速箱,在战车的操作性上它也超越了俄国对手。 根据盟军战后找到的德军1945年1月23日的报告显示,已经有不少装载梅巴赫HL100型发动机的E-25车体完工。可纷飞的战火把一切都化为乌有。今天已经没有任何相片和确切资料来证明它们的存在了(其实当时很多资料都是被德国自己销毁的,他们不希望自己的心血落入敌人手中)。E-25这种颇为超前先进的战车给后人留下了无法抹去的遗憾。可惜



E-25的技术性能: 战斗全重(吨):27吨 乘员(人): 发动机型号:Maybach / 400hpArgus / 600hpMaybach HL 230 P 30 / 12-cylinder / 700hp 武器装备:75mm Pak 39 L/48 75mm Pak 42 L/70
附件: 您需要登錄才可以下載或查看附件。沒有帳號?註冊

TOP

E-50战车
E-50重50-60吨,计划取代“黑豹”和“虎”式。它和E-75的外形几乎一样(注意只是车体,量产型E-75的炮塔外形类似于虎王坦克),E-50和E-75的悬挂系统,装甲厚度和重量不同。E-50的综合防弹能力比黑豹F提高了50%左右,它采用和黑豹2型一样的加长型的88炮。 E-50车体每侧6个负重轮。悬挂系统为莱恩博士设计的外置盘式螺旋悬挂装置,不占用车内空间。它和E-75一样采用动力系统后置,节约了近一吨的重量,另外取消车体传动轴后,车高也降为2.60米。发动机为HL-234型,最高输出功率为900马力/3200转。因此E-50可以达到60KM的公路时速!!这甚至已经超过了60年代的战后二代坦克的水平了。(这种HL-234发动机的改良型HL234+型,比以前的HL234有大幅度的技术跃进,同时采用先进的燃油喷射和涡轮增压技术以及特种冷却液。最大输出功率竟达到与后世挑战者坦克帕金斯发动机相当的1100~1200马力!!这又是当年德国的一项绝活,包括苏联 美国在内的其它国家坦克发动机到了70年代才达到如此水平,比德国又晚了20多年)




E-50的侧视图,大家可以看出E-50车体每侧的6个负重轮是每两个一组,由平衡式弹簧加以组合。 E-50的火力与虎王同级,这我就不多说了,我们主要来看看E-50的装甲防御。 E-50的车体是在黑豹G型的基础上加长,其实际大小已与虎王同级,正因为如此,我们才会觉得E-50的炮塔有点偏小(这只是视觉错误)。 E-50的正面上车体装甲为90毫米/30度(而且上车体装甲没有任何开口,)连机枪都没有,防御力相当不错),下车体装甲为70毫米/40度。车体侧装甲与虎王相同,为80毫米/75度。E-50的炮塔外形基本与黑豹F相当,不过加厚了侧甲厚度。E-50的炮塔前甲厚130毫米,筒形火炮防盾厚120毫米。炮塔侧甲 后甲均厚70毫米。 平心而论,E-50在火力 机动等方面都超过了苏联战争末期的T-44坦克,其整车装甲防御力除了正面上车体装甲稍弱外(T-44正面上车体装甲为120毫米/30度)外,其它也基本与T-44相当(T-44车体侧装甲为75毫米垂直装甲,炮塔前甲厚90毫米),综合战斗能力E-50更优。(E-50还装有体视式测距仪和红外夜视瞄准具,其火炮精度比黑豹还高) 对与在1947年才出现的T-54,E-50在火力上与其持平,机动占优,而装甲上有较大差距(T-54正面上车体装甲为120毫米/30度,炮塔前甲厚200毫米以上),这就需要进一步改进加强了。不过,由于设计合理,E-50是拥有提升到60吨级的潜力的,所以它的装甲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二战后期,E系列的开发者们意识到必须对德国坦克(传动装置前置)的传统布局进行革新,否则很难在坦克总体设计上取得突破,于是,他们将传动装置重新设计并使之紧凑化,再与动力装置结合在一起,统统后置(传动装置可靠性低一直是德国重型坦克的一大顽疾,不过从1945年初的黑豹开始,这个问题终于解决了,E系列这样做的背后证明德国重型坦克终于成熟了)。驱动轮也跟着“搬家”,发动机也引入了涡轮增压和新式冷却技术,大大提高了发动机功率(这又是德国重型坦克成熟的一种表现)。 更重要的是E系列的设计者们还就如何使坦克内部空间分配更趋合理展开了探讨:现代坦克的内部空间分配是, 动力和传动装置占38% 乘员和内部物品(包括燃油)占48% 弹药占6% 火炮的活动空间占8% 令人惊讶而又钦佩的是,60年前的E系列的内部空间分配与上述指标仅仅只是略有差异,十分接近。它们是当之无愧的现代主战坦克的真正雏型!!!(这一点上它们远远超越了同时代的美苏坦克) 请大家注意的是:机动 火力 防护 这三大性能只是坦克的外表,而合理的内部空间分配却是坦克的内涵,这一点对坦克来说同样不容忽视。一辆真正优秀的坦克应该是表里合一的。 二战中的各国坦克。苏军只做到了第一点,而美军只做到了第二点。而德国则在一定程度上兼顾了这两点。 苏联坦克战场受制的一个主要原因其实就是:它们那狭小 糟糕的内部空间配置严重制约了坦克真正实力的发挥。由此,我们也不难理解,为什么苏德战争初期,性能优良的T-34/76却会被3号坦克击败(技术原因很简单,T-34/76虽在机动 火力 防护 这三大性能上超越了3号坦克。但它却没有电台,也没有车长指挥塔,内涵的缺陷使T-34的车长很难指挥作战,而苏军的坦克部队之间竟要靠旗语联络,其群战能力极差。而苏军的这些致命弱点,却正是3号坦克的优点,这比表面上的三大性能更为重要)。同理,战争后期以制胜虎1为设计目标的IS-2走上战场才发现新锐的自己竟无法完全压制老旧的虎1,原因也正是IS-2的“内涵”出了问题。 二战中的苏联坦克没有一种达到其纸上的设计指标。而从二战中期开始,其坦克技术优势被战争初期技术劣势的德国全面赶超,随着德国新型坦克的不断开发,苏联再也没有扳回天平——因为双方同级别的坦克较量中,全部都是德国占优。



E-50的技术性能 车高:2.6米 车重: 50~55 吨 火炮: 88mmL/71 装甲厚度: 130mm 发动机: HL234 功率: 900马力 车速: 60 km/h
附件: 您需要登錄才可以下載或查看附件。沒有帳號?註冊

TOP

E-75战车
在一些西方资料中,E-75有时也被称为虎3(注意,在E-100 系列中有一种E-100 Ausf B型,它重90吨,采用了一种与虎王类似的炮塔,有些西方人称它为E-90,也称它为虎3。这种说法并不完全正确,其实E系列战车中并没有E-90这个编号 ,而虎3这个称号其实也该用在E-75的身上才称得上真正正确)。 E-75重75~80吨,其车体大小,装甲配置都与E-50基本相同(不过E-75由于较重,其车体每侧有8个负重轮,而E-50只有6个)。E-75真正与E-50有较大不同的是其炮塔 火炮配置及更为强力的发动机上。 E-75 基本型虎王 火炮: 88毫米L100/105毫米L68 ( 88毫米L71) 弹药: 可燃/半可燃式药筒弹药 (普通钢制弹壳弹药) 装甲: 特种装甲(后期) (普通钢装甲) 火炮测距仪 :有 (无) 火炮稳定器: 有 (无) 夜战设备 : “食雀鹰”FG1250型 (无) 发动机 : 1200马力涡轮增压发动机 (700马力)



从二战中期开始,德军战车为了追求全面的战斗性能而使车重结结攀升。超重的车体给德军带来了数不尽的麻烦。不过事情总是两面的,这些数不尽的麻烦也使德军对重型车辆技术下了一番苦心加以研究,只要肯付出,那就总是会有回报的。到了E系列问世,德国终于完全突破了困挠其重型坦克发展的两个技术瓶颈——高功率坦克发动机和可靠的传动系统。对比战后苏联那些传动系和动力系毛病不断的IS-3 IS-4 IS-7,应该说德国人的苦心还是值得的。







E-75的性能数据。 战斗全重(吨):75~80吨 发动机型号: HL234+ 1200马力 武器装备:88mm L/100 105mm L/68
附件: 您需要登錄才可以下載或查看附件。沒有帳號?註冊

TOP

E-100战车



E-100这个大怪物可算是E系列战车中大家最为熟知的型号了,关于它的介绍很多,我就只来简单讲一下好了。大家可别看走了眼,E-100只是E系列中的“异类”,大家对它不用太在意,真正要留意的还是E-50和E-75。 德国在1943以后制定了生产通用化,标准化系列化坦克的方案,E系列坦克就是这种思想的体现,E系列坦克包括E5,E10,E25,E50,E75,E100这些型号。其中投入研制力量最多的就是E-100超重型坦克。 E-100的研制工作是从1943年6月开始的,由阿道拉公司负责研制。在1944年,因为要集中力量研制“鼠”式坦克,希特勒下达了停止研制E-1OO坦克的命令。这样一来,E-100超重型坦克就流产于样车研制阶段,工厂仅生产出样车的车体部分。1945年,这辆样车的车体落入盟军手中,1945年6月被转送到英国。 预计的E-100坦克战斗全重140t,乘员6人。战斗室特别大,火力强大,防护力超群。动力装置后置,主动轮在前,诱导轮在后,悬挂装置为外置筒式螺旋弹簧式悬挂装置。负重轮的排列型式,也采用了二战期间德国坦克上惯用的交替排列式。在E-100样车的研制阶段,炮塔没有制造出来,所以,仅安装了一个同等重量的假炮塔来进行试验。主要武器是一门KWK型150mm火炮或174mm火炮,但最后似乎准备选用128mm火炮。另外,E-100坦克的各部位装甲厚度也十分可观。二战期间的反坦克武器很难击穿。它的动力装置为HL234型水冷汽油机,它的履带宽度达到了1020mm。 和“鼠”式坦克一样,E-100坦克的致命弱点在于它极差的机动性,所以即使E-100超重型坦克被制造出来,也是没有什么作为的。 德国战争后期其实已经放弃了“老鼠”和E-100这两种变态战车的开发,他们已经明白这两种其实是出自老希和保时捷博士个人幻想的“无敌战车”并没有太多技术上的先进性和前瞻性,而且在战场也达不到1+1=2的战术效果。与其耗费资源到不如加紧研究先进而又实用的E-50/E-75更合算,德国人这样做还是很明智的


E-100的性能数据: 战斗全重 137790kg 137.8ton 车长 10.27m(炮向前) 8.70m(仅车体) 车宽 4.48m 车高 3.32m(战斗高度) 3.29m(运输高度) 引擎 Maybach HL 234 最大速度 公路/越野:38-40 km/h 最大行程 公路/越野:120 km 乘员 5-6人 火力装备 128mm KwK 44 L/55 ; 150mm KwK 44 L/38 ;170mm KwK 44 & 75mm KwK 44 L/36.5 ; 1x7.92mm MG34 弹药 128mm:?发 ; 75mm:?发 ; 7.92mm:?发 装甲 40-240mm
附件: 您需要登錄才可以下載或查看附件。沒有帳號?註冊

TOP

返回列表